P2P夢斷新三板靜 待監管靴子落地
作者:admin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5-04-03 返回上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谷楓
P2P、眾籌這一類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型企業如何與傳統資本市場接軌?
去年到今年2月,P2P平臺頻繁登陸區域股權交易中心(俗稱“四板”)。其中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P2P企業最多,據不完全統計有8家。
但是,今年2月之后,這一波P2P掛牌的風潮停了下來。坊間消息指,上海股交中心下發內部通知,要求在P2P行業相關標準出臺前,暫緩受理P2P企業掛牌。
盡管上海股交中心否認了這一消息,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2月以來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的企業資料,確實沒有了P2P企業的身影。
另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券商處了解到,對于P2P或眾籌企業掛牌新三板,股轉系統的態度也是先溝通和上報,等待相關行業監管落地。
“今年是否能在新三板上看到P2P或眾籌公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行業監管什么時候落地。”中信證券一位場外市場部的人士說。
暫緩受理
近日,一位北京地區大型券商場外市場部的人士告訴記者:“眾籌、P2P這一類企業能否掛牌,怎么掛牌,我們最近和股轉系統掛牌部進行了溝通交流。股轉系統告訴 我們,對應監管行業部門沒有出政策的,暫不受理。”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到,券商可以先去溝通,在股轉公司備案,提前報送項目研究材料,開閘后可優先受理。
事實上,這不是記者第一次聽到相關P2P登陸資本市場受阻的消息。春節前,P2P掛牌最為活躍的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也傳出暫停受理P2P平臺掛牌。
該消息指出,據金融辦的要求,在P2P行業相關標準出臺前,暫緩受理P2P企業掛牌。各業務部門在審核該類企業掛牌申請時,可通過瀏覽擬掛牌企業網站等方式判斷是否為P2P公司,并請推薦機構對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發表其是否為P2P企業的聲明。
記者向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求證,上海股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張云峰否認了上述信息。
但上海股權交易中心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企業掛牌與否沒有明確的業務指向,只針對單個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未來公司掛牌標準將趨于嚴格,由于銀監會尚未出臺關于P2P行業的監管政策,對于P2P平臺的性質沒有明確,未來P2P平臺掛牌的審核機制或趨于謹慎。
不過暫緩受理并不代表券商不能儲備類似的項目,國泰君安場外市場部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盡管目前的情況還不明了,我們打算先公司內部立項,將項目儲備著,等未來監管政策出臺了再往上報。”
目前P2P行業的情況和當年小貸公司有些類似,一樣經歷了誰來監管,也同樣面臨著壞賬風險。
但小貸公司在確立以地方金融辦作為主管單位、解決了監管政策和監管單位之后,將新三板作為登陸資本市場的跳板。截至目前,一共有超過10家的小貸公司在股轉系統掛牌,其中最早掛牌的鑫莊農貸甚至打算嘗鮮做市轉讓方式。
等待政策
無論是出于提升品牌還是融資的考慮,掛牌新三板都是P2P企業一條不錯的出路,那么影響P2P掛牌新三板目前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呢?
記者與數位券商人士交流后,發現目前對于券商推薦P2P企業掛牌新三板來說,最大的問題便是監管政策尚未落地。
另有一位北京地區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這類企業是否能夠掛牌我們也和股轉系統溝通過,股轉系統的態度是,只要不違法不違規就可以掛。但是像P2P這一類企業,目前還沒有官方的監管政策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無法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寫明其是否合規甚至合法。而根據最新反饋審核改革,又必須要求我們寫出對企業的看法,如果P2P企業有問題的話,相應的責任就在我們中介機構的身上。”
另外一方面,無論是系統性風險還是個體性風險,P2P行業都不易把控,P2P平臺跑路之事幾乎每個月都發生。
“目前對我們來說,P2P行業面臨的風險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在監管落地之后,相信大批不合格或者明顯的三無產品被過濾,屆時我們能夠也更愿意推薦風險小、合乎監管規定P2P企業上新三板。”前述國泰君安場外市場部人士說。
很多P2P行業人士將2015年稱之為“P2P元年”,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行業監管在今年出臺是大概率事件。
除此之外,在“兩會”之上,各位代表提出的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議案也都劍指行業缺乏監管,并且提出對監管的看法。
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采訪時便指出,加強P2P網貸的監管是為了今后如何使P2P網貸能夠走入健康的發展渠道,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對現有的金融機構起到補充的作用。
近期傳出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很快將發布P2P行業監管文件,業內人士預計,在解決了監管政策的問題之后,年內在新三板的平臺上看到P2P企業是大概率事件。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